肺癌10基因解读

10基因联合检测主要包括,EGFR,ALK, ROS1, RET, KRAS, NRAS, HER2, BRAF, PIK3CA, MET。2019年CSCO指出所有含腺癌成分的NSCLC,无论其临床特征,均应常规进行EGFR突变,ALK,ROS1融合检测,尤其在标本量有限的情况下,可采用经过验证的检测方法同时检测多个驱动基因的技术,如多基因同时检测的PCR技术或二代测序技。

肺癌10基因临床意义:

  •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EGFR基因负责编码并翻译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受体蛋白。EGFR受体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分为三部分:蛋白的一端位于细胞外,一部分位于细胞膜,另一端则位于细胞内。亚裔人群和我国的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敏感突变阳性率未40-50%。EGFR突变主要包括4种类型:外显子19缺失突变,外显子21,18,点突变和外显子20插入突变,其中19号外显子缺失(19-del),21号外显子(L858R,L861Q),18号外显子(G719X)20号外显子(S768I)突变均为EGFR-TKI的敏感性突变,20号外显子的T790M突变与第一代,二代EGFR-TKI获得耐药性有关,对奥西替尼药物敏感。

  • 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编码ALK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的成员之一。RTK负责细胞的信号传导,将细胞表面所接收到的信号传递至细胞内。ALK融合阳性NSCLC的发生率为3%-7%,中国人群腺癌ALK融合阳性率为5.1%。ALK阳性NSCLC不仅是基因序列层面的改变及序列重排,也包括蛋白的融合。10基因检测法至包含了基因层面ALK融合。ALK阳性NSCLC患者可从ALK抑制剂(克唑替尼,阿乐替尼,塞瑞替尼)治疗中获益。

  • ROS1,属于酪氨酸激酶胰岛素受体的的家族成员之一。其所编码的蛋白为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I型膜内蛋白,可作为生长因子或分化因子的受体。ROS1阳性患者在NSCLC患者中约占2%。ROS1和ALK有高度同源性,因此ALK抑制剂(如克唑替尼)对ROS1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有效的。

  • RET蛋白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可以激活下游多种信号途径,如RAS、PI3K及STAT等,诱导细胞增生。RET常以本身断裂再与另一基因融合,重组成一新基因,具备自我磷酸化且持续激活,KIF5B-RET、CCDC6-RET、TRIM33-RET和NCOA4-RET是非小细胞肺癌中已发现的RET融合基因,是继ALK、ROS1之后与肺癌密切相关的第三种融合基因。RET重排在NSCLC中阳性率1.2%,肺腺癌中阳性率1.5%[10]。RET基因融合患者对RET小分子抑制剂(卡博替尼)敏感。

  • KRAS是一个本身具有GTP酶活性的G-蛋白,而活化突变下调MAP/ERK路径信号。KRAS常见突变发生在2号外显子(G12X),也可见G13X,KRAS突变型患者预示生存差,对EGFR TKI治疗敏感性降低。KRAS在NSCLC中突变阳性率大约为7%。

  • NRAS突变在NSCLC中发生频率约为1%,主要发生在Exon2或3的第12及61号密码子上, 临床前模型研究中显示:NRAS突变阳性的肺癌细胞系对于MEK抑制剂(司美替尼和曲美替尼)表现敏感。

  • BRAF基因负责编码一个传递细胞信号的RAF激酶蛋白,该蛋白属于RAS-RAF-MEK-ERK信号通路的一部分。而BRAF基因主要突变为 V600突变,而BRAF V600在NSCLC中发生频率约为1%~4%, 2017年6月,FDA批准达拉非尼和曲美替尼联用治疗BRAF V600突变转移性NSCLC。

  • 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肺癌中HER2突变比例约2%,其中以20外显子插入最常见, T-DM1对HER2突变型肺癌治疗有效,阿法替尼对HER2突变型肺癌治疗有效。

  • PIK3CA基因编码的蛋白是PI3Ks的催化亚单位,PI3Ks是一种脂激酶家族,能特异性磷酸化磷脂酰肌醇的3位羟基,产生第二信使肌醇类物质。PIK3CA基因的突变可以导致PI3Ks的催化活性异常增强,促使细胞发生癌变,与结直肠癌、成胶质细胞瘤、胃癌、乳腺癌和肺癌相关。PIK3CA突变在NSCLC中发生频率约为1%~3%,PIK3CA突变阳性NSCLC患者EGFR-TKI治疗获益可能不及野生型。

  • 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在肺腺癌中的发生率为~3%,目前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没有获批的靶向药物,但有很多药物具有治疗潜力,克唑替尼对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NSCLC治疗有效。

10jy
10j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