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形态
大多数GIST经靶向治疗后显示退行性改变,质地和颜色与经典GIST有所不同。其他改变包括出血、坏死和囊性变等。
镜下形态
GIST经靶向治疗以后通常表现为瘤细胞密度明显降低,瘤细胞成分稀疏,间质常伴有广泛的胶原化,可伴有组织细胞反应、含铁血黄素沉着、炎性细胞浸润、出血和囊性变等。部分病例中肿瘤组织对靶向治疗的反应显示异质性,一些区域显示有明显的靶向效应,而另一些区域则仍可见残留的肿瘤组织。少数病例经长期的靶向治疗后发生去分化改变。
图18 靶向治疗后瘤细胞稀疏 HE 低倍放大
图19 靶向治疗后含铁血黄素沉着,组织细胞反应 HE 低倍放大
图20 靶向治疗瘤细胞显示不同效应 HE 低倍放大
评估标准
目前临床上对靶向治疗的疗效评判主要根据影像学Choi标准。近年来,经靶向治疗后再手术切除的标本逐渐增多,靶向治疗后病理学效应(pathological response)评估与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日益得到重视,下表为推荐试用的靶向治疗后病理学效应评估,供参考使用。对靶向治疗疗效判断(包括不同分子分型的靶向治疗)及预后相关性等研究尚有待于积累更多的病例分析。
以上内容来自《胃肠间质瘤病理诊断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