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IT基因解读

C-KIT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编码Ⅲ型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受体酪氨酸激酶C-KIT通过与配体干细胞因子(SCF)(也称为肥大细胞生长因子(MGF)结合,使其二聚化和自磷酸化。C-KIT活化通过PI3K、MAPK、STAT三条途径来增加细胞内信号传导,最终导致细胞增殖和存活。C-KIT活化在细胞内存在三条信号传导途径:Ras-Erk途径,PI3K-AKT途径和JAK-STAT途径。虽然每种信号通路都经历不同的方式并对细胞功能有不同的影响,使肿瘤发生的方式不同,如诱导细胞增殖,生长发育或转移,但三种途径的结果都是抑制细胞凋亡。参与的信号通路如下:
ckit

C-KIT基因与癌症关系及相关的癌症

C-KIT失调如功能增加、功能缺失、过表达、点突变等会导致肿瘤的发生。多种人类癌症是由C-KIT激酶结构域突变引起的,这些突变会破坏C-KIT的自抑制机制,导致细胞内的信号通路持续激活,促进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
约80%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c-KIT突变,在肾癌中和黑色素瘤中也伴随有C-KIT突变。C-KIT基因主要检测9、11、13、17号外显子是否发生突变。在胃肠间质瘤中,KIT突变大部分发生在Exon 11编码的近膜域,少数在Exon 9编码的胞外域,KIT Exon11的缺失,尤其是涉及到557、558密码子,与更具攻击性的胃癌特征表型相关,并增加复发/死亡风险。KIT Exon9、Exon11突变预较差,且Exon9突变比Exon11突变的GISTs进展风险更高。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7)中,明确建议优先检测KIT Exon 11、9、13、17突变,不同的突变型,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不同。

C-KIT突变及靶向药

  • C-KIT 9突变:对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索拉菲尼、瑞格菲尼、帕唑帕尼敏感,其中对于舒尼替尼、索拉菲尼、瑞格菲尼,Exon9突变型较野生型和Exon11突变更加敏感。
  • C-KIT 11突变:对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索拉菲尼、瑞格菲尼、帕唑帕尼敏感,其中,对于伊马替尼,Exon11突变比Exon9突变和野生型疗效更好、OS更高。
  • C-KIT 13突变:对帕唑帕尼敏感,对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索拉菲尼、瑞格菲尼耐药,对于舒尼替尼、索拉菲尼、瑞格菲尼,Exon13突变型疗效优于Exon17突变型。
  • C-KIT 17突变:对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索拉菲尼、瑞格菲尼耐药,对于帕唑帕尼,Exon17(D846V)突变型耐药。

cki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