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p16蛋白又称p16INK4A、MST1和CDKN2,位于人类染色体9P21,该蛋白由148 个氨基酸构成, 分子量为15.8kDa, 故称 为p16。p16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特异性地与CDK4或CyclinCDK4复合物结合,抑制CDK4的活性,从而阻止RB蛋白的磷酸化,使细胞停滞于G0期或G1期,最终抑制细胞分裂、增殖。在HPV感染相关的病变中,由于病毒的E7蛋白干扰了RB通路,故导致p16弥漫一致地表达(所谓的block),提示细胞周期调控出现了克隆性。p16在正常细胞局灶表达,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和高危型HPV感染的肿瘤中高表达。在宫颈癌、鼻咽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和淋巴瘤等多种肿瘤中均可见表达。p16在不同的肿瘤中阳性表达的模式不同。在宫颈其阳性标准是复层鳞状上皮基底细胞连续或带状的细胞核和细胞质染色,染色强度强而均匀一致,浅表细胞可以是阳性也可以是阴性。卵巢浆液性癌为癌细胞均匀而弥漫的染色,而子宫内膜腺癌为栅栏样穿插在上皮之间的表达模式。在子宫平滑肌肉瘤中要>50%的肿瘤细胞弥漫的强阳性才能判读为阳性。
染色定位
细胞核/细胞质
阳性对照
扁桃体/卵巢浆液性癌
免疫组化表达
- 几乎全部阳性(≥95%的病例阳性):细胞性神经鞘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中肾残留增生、滤泡性淋巴瘤I级、恶性混合性苗勒管肿瘤、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乔本甲状腺炎)、肺NUT癌、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鼻窦未分化癌、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痣、Kaposi肉瘤、纤维瘤病、宫颈浆液性癌、宫颈腺癌,透明细胞型、宫颈腺鳞癌、视网膜母细胞瘤,NOS、脾脏边缘区淋巴瘤、腺样基底细胞癌、低级别软骨肉瘤、内翻性乳头状瘤、宫颈原位腺癌、脂肪母细胞瘤、神经纤维肉瘤、胆囊上皮内瘤变III级、肛门小细胞癌、鲍温样丘疹病、鳞状细胞原位癌
- 通常阳性(<95%,≥75%的病例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胃胃肠道间质瘤、混合性少突-星形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宫颈鳞状细胞癌、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低级别、膀胱原位尿路上皮癌、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高级别、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尤文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乳腺恶性叶状肿瘤、阴道鳞状细胞癌、间皮增生、宫颈子宫内膜样癌、耳鼻喉神经内分泌癌、胆囊腺癌、宫颈腺癌,非特指型、子宫内膜浆液性癌、肛管鳞状细胞癌、肛管鳞状细胞癌、非典型平滑肌瘤、宫颈腺癌,肠型、宫颈原位鳞状细胞癌、卵巢混合性浆液与子宫内膜样腺癌、角化棘皮瘤、丛状神经纤维瘤
- 经常阳性(<75%,≥55%的病例阳性):输卵管原位癌、耳鼻喉乳头状鳞状细胞癌、弥漫大B型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结直肠腺癌、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NOS、尿路上皮异型增生、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肾癌、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乳腺交界性叶状肿瘤、子宫癌肉瘤、外阴基底细胞癌、间叶性软骨肉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子宫内膜腺癌、基底样鳞状细胞癌、耳鼻喉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涎腺腺淋巴瘤、胰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胃腺癌、直肠鳞状细胞癌、前列腺导管腺癌、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宫颈腺癌,胃型
- 有时阳性(<55%,≥35%的病例阳性):Schneiderian乳头状瘤、耳鼻喉角化型鳞状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鼻窦腺癌,肠型、前列腺腺泡性癌、未分化多形性肉瘤、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食管鳞状细胞癌、肺大细胞癌、胃肠道间质瘤、血管肉瘤、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肿瘤、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肝母细胞瘤、胆管癌、胰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上皮样肉瘤、多形性脂肪瘤、阴经鳞状细胞癌、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胰腺导管腺癌
- 少数阳性(<35%,≥15%的病例阳性):黏液性/圆细胞脂肪肉瘤、外阴上皮内瘤变、卵巢子宫内膜样癌、胰腺上皮内肿瘤、子宫内膜腺癌,III级、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子宫内膜间质肿瘤、软骨肉瘤、上皮样多形性脂肪肉瘤、甲状腺癌显示胸腺样分化、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耳鼻喉鳞状细胞癌、肺鳞状细胞癌、乳腺良性叶状肿瘤、外阴鳞状细胞癌、宫颈微偏腺癌、阴茎肉瘤样癌、滑膜肉瘤、去分化软骨肉瘤、梭形细胞脂肪瘤、坏死性涎腺化生、涎腺小管腺瘤、肌间脂肪瘤、疣状异型增生
- 偶尔阳性(<15%,≥5%的病例阳性):喉/下咽部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下咽鳞状细胞癌、子宫内膜腺癌I-II级、横纹肌肉瘤,NOS、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透明细胞软骨肉瘤、卵巢透明细胞癌、冬眠瘤、平滑肌瘤、疣状癌
- 几乎全部阴性(<5%的病例阳性):皮肤基底细胞癌、多形性脂肪肉瘤、阑尾腺癌、卵巢黏液性癌、宫颈微腺体增生、脊索瘤、胰腺腺鳞癌、脂肪瘤、膀胱鳞状细胞癌、胰胆管腺癌、宫颈鳞状上皮化生、阴茎腺鳞癌、神经内分泌肿瘤、浆细胞骨髓瘤,浆母细胞性
诊断应用
-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与化生、萎缩等的鉴别;
- 去分化脂肪肉瘤的敏感标记。